土地供應不足 陳茂波歸咎盲反綠化帶改劃
[東方日報專訊] 政府過去數年不斷增加土地供應,但樓價仍高企甚至創新高,坊間開始有聲音質疑增土地供應無助解決居住問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撰寫網誌表示,理解巿民在居住問題上的壓力和焦慮,但樓價升跌受多種內外因素影響,難以預測,而要解決房屋問題,最根本始終要增加房屋土地供應,而土地供應與房屋關係,如麵粉與麵包,轉化過程需要時間,強調在供不應求期間,以港人自用為優先。
他進一步解釋指,過去一年多,二手樓價的升幅很大程度由小型單位帶動,這些單位的樓價較細,按揭百分比較高,較容易被心急「上車」的巿民吸納,或是主要導致個別單位呎價出現「破頂」,以至個別新界單位呎價比巿區同類單位更高的現象。
陳續稱,政府正全力推展多項新發展區及新巿鎮擴展計劃,合共可提供逾19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預計於2023年後逐步落成。他又明言,政府沒有魔術棒,會繼續改劃合適用地作房屋用途,以增加單位供應,但現時房屋問題癥結所在,是被盲目一刀切反對,甚至利用司法和其他程序加以阻延改劃綠化地帶,而改劃1%,即約150公頃綠化地帶,已可提供8萬多個單位,當中七成以上是公屋,批評倘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工作上遇上拉布,只會令房屋問題倒退得更嚴峻,最終受害只會是普羅巿民。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回應表示,並不認同陳茂波批評,並指明顯是政府房屋政策出錯,卻含血噴人。譚指出,近年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惟市民置業未見曙光,反映有其他更重要因素影響樓價。譚續稱,非本地居民的外來房屋需求龐大,包括每年5萬個內地新移民、持續增加的內地學生及投資技術移民,全方位攻佔公屋、私樓租盤及豪宅市場,團體認為與其改劃綠化地,政府不如展示決心控制外來房屋需求,樓價始有望下跌,公屋輪候冊才不會年年上升。
他進一步解釋指,過去一年多,二手樓價的升幅很大程度由小型單位帶動,這些單位的樓價較細,按揭百分比較高,較容易被心急「上車」的巿民吸納,或是主要導致個別單位呎價出現「破頂」,以至個別新界單位呎價比巿區同類單位更高的現象。
陳續稱,政府正全力推展多項新發展區及新巿鎮擴展計劃,合共可提供逾19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預計於2023年後逐步落成。他又明言,政府沒有魔術棒,會繼續改劃合適用地作房屋用途,以增加單位供應,但現時房屋問題癥結所在,是被盲目一刀切反對,甚至利用司法和其他程序加以阻延改劃綠化地帶,而改劃1%,即約150公頃綠化地帶,已可提供8萬多個單位,當中七成以上是公屋,批評倘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工作上遇上拉布,只會令房屋問題倒退得更嚴峻,最終受害只會是普羅巿民。
環保觸覺總幹事譚凱邦回應表示,並不認同陳茂波批評,並指明顯是政府房屋政策出錯,卻含血噴人。譚指出,近年政府增加土地供應,惟市民置業未見曙光,反映有其他更重要因素影響樓價。譚續稱,非本地居民的外來房屋需求龐大,包括每年5萬個內地新移民、持續增加的內地學生及投資技術移民,全方位攻佔公屋、私樓租盤及豪宅市場,團體認為與其改劃綠化地,政府不如展示決心控制外來房屋需求,樓價始有望下跌,公屋輪候冊才不會年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