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最關注的問題不是普選,而是房屋。
房屋問題分為兩部分︰一、輪候上公屋的時間愈來愈長;二、私人樓宇的價錢愈來愈高。
在居住面積方面,為了遷就(或榨盡)市民(包括成年子女的父母)的購買能力,一些新出售的小型單位的人均實用面積已經比公屋細小。大學畢業生以獲分配公屋為人生目標已不是笑話,而是不少人的「生涯規劃」。
現屆特首梁振英收地起樓比上屆曾蔭權積極得多,值得肯定,但5年下來,香港的房屋問題繼續惡化卻是事實;下屆特首必須正視這個議題並思考新辦法,特別是如何在現有的土地資源上,透過收地或更改用途,製造提供興建公營房屋或私營單位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除胡國興外,下屆特首選舉的其他三位參選人在房屋問題上都只是泛泛之談,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政綱,例如曾俊華稱會繼續造地起樓,但會避免動用郊野公園,以及更重視舊區重建;林鄭月娥則表示房屋政策需有新思維,並預告可能與環保團體持不同意見,但她沒有透露詳情。
表明會繼承梁振英政策的林鄭月娥在房屋方面的新思維,相信包括研究如何利用郊野公園的土地興建「公營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
在梁振英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他把此項建議包裝為平衡發展與保育,即一方面繼續把值得保育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內,另一方面把可供發展的郊野公園限於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的邊陲地帶。
平心而論,當房屋問題令輪候上樓的基層和絕大多數年輕人怨聲載道,並導致嚴重社會矛盾時,任何可以紓緩問題的辦法都應該考慮,即使這樣做可能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回歸前的10年建屋計劃,便是在清拆、搬村等影響原住民的基礎上完成的。
因此,假如政府稍後能夠以事實顯示一些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可以用來興建公營房屋或老人院等設施,而又不會對周邊環境有重大影響,我認為這個議題可以在社會上廣泛討論,包括是否首先確立香港整體郊野公園面積不應因此減少的前提。
不過,利用郊野公園起樓涉及一個重大的社會公義問題;當幾百萬港人連在假日時逃離斗室,仰望天空,環觀花草樹木,吸一口新鮮空氣的空間也要讓路予社會整體利益時,政府便不能迴避處理兩項政府向極少數人提供龐大土地優惠的議題。我指的是政府以短期租約租予私人會所的約430公頃土地,以及為了滿足新界原居民的丁權而預留興建丁屋的百公頃計的土地。
房屋問題分為兩部分︰一、輪候上公屋的時間愈來愈長;二、私人樓宇的價錢愈來愈高。
在居住面積方面,為了遷就(或榨盡)市民(包括成年子女的父母)的購買能力,一些新出售的小型單位的人均實用面積已經比公屋細小。大學畢業生以獲分配公屋為人生目標已不是笑話,而是不少人的「生涯規劃」。
現屆特首梁振英收地起樓比上屆曾蔭權積極得多,值得肯定,但5年下來,香港的房屋問題繼續惡化卻是事實;下屆特首必須正視這個議題並思考新辦法,特別是如何在現有的土地資源上,透過收地或更改用途,製造提供興建公營房屋或私營單位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除胡國興外,下屆特首選舉的其他三位參選人在房屋問題上都只是泛泛之談,尚未提出一套完整的政綱,例如曾俊華稱會繼續造地起樓,但會避免動用郊野公園,以及更重視舊區重建;林鄭月娥則表示房屋政策需有新思維,並預告可能與環保團體持不同意見,但她沒有透露詳情。
表明會繼承梁振英政策的林鄭月娥在房屋方面的新思維,相信包括研究如何利用郊野公園的土地興建「公營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
在梁振英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他把此項建議包裝為平衡發展與保育,即一方面繼續把值得保育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內,另一方面把可供發展的郊野公園限於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的邊陲地帶。
平心而論,當房屋問題令輪候上樓的基層和絕大多數年輕人怨聲載道,並導致嚴重社會矛盾時,任何可以紓緩問題的辦法都應該考慮,即使這樣做可能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回歸前的10年建屋計劃,便是在清拆、搬村等影響原住民的基礎上完成的。
因此,假如政府稍後能夠以事實顯示一些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可以用來興建公營房屋或老人院等設施,而又不會對周邊環境有重大影響,我認為這個議題可以在社會上廣泛討論,包括是否首先確立香港整體郊野公園面積不應因此減少的前提。
不過,利用郊野公園起樓涉及一個重大的社會公義問題;當幾百萬港人連在假日時逃離斗室,仰望天空,環觀花草樹木,吸一口新鮮空氣的空間也要讓路予社會整體利益時,政府便不能迴避處理兩項政府向極少數人提供龐大土地優惠的議題。我指的是政府以短期租約租予私人會所的約430公頃土地,以及為了滿足新界原居民的丁權而預留興建丁屋的百公頃計的土地。